English

“劳模戏”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

1999-05-09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周平

影视界专家近日在审看部分以劳模为主人公的电视剧时发现,一种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概念化创作倾向正形成某种新的模式,不利于“劳模戏”质量的提高。

专家认为,现在拍的“劳模戏”不再把英雄人物写得十全十美,但又走向另一种生活的不真实。比如,几乎所有的劳模都会碰上个人生活的受挫或家庭生活的失败。而编导又往往把情场的失意和爱人的离开当作劳模专注事业的动力。无形中把个人情感和公众事业对立起来。这也许有利于设计剧情,但却使劳模的形成过程简单化和公式化,观众对此也不会产生较大的震撼。又如,不少作品在写劳模面对英雄行为的选择时,故意避开劳模本人的主观意识,常常安排一些意外的客观事故或偶然因素。看起来是在反对劳模形象的“神”化,把英雄“普通人化”,却降低了劳模为事业献身的自觉意识。专家认为,这种写法其实与“文革”时的“高大全”创作方法一样,都是违背生活规律的主观编造。用这种概念写出来的作品不可能有艺术魅力,甚至让人觉得虚假。专家认为,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剧作家很少认真体验生活,也不熟悉劳模们的生活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